一家人“全阳”之后的警示与深思

一家人“全阳”之后的警示与深思

说实在的,起初听到周围的不少人都“阳”了,而我们还尚在安全之中,内心还是有些庆幸的。我们甚至天真的想过,自己会不会是那个被新冠疏漏的例外;或者说我们打的疫苗真的管用了;再就是要感谢我们自己防护,做得好。 朋友们,我最最想说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要做好防护! 我们之所以“阳”了,就是因为在防护上放松了警惕,出现了漏洞。 没“阳”之前,1、我们基本是不出门的,差不多一周出去一次,购买蔬果,都是定点,很少换地方;买了东西,当场就对手提袋、包装袋什么的进行酒精消毒,每次出去采买都随身带一个小酒精喷瓶。2、上下楼,我们坚决不走电梯,都是走步行楼梯。3、我们除了每次去采买食品,停止了一切与人接触的活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些话,有些事,都是在网上交流和处理。 就是这三点,让我们一直处于稳定的安全之中。 直到有一天,这种稳定被打破。 因为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条让病毒成功侵入,也不知道病毒的潜伏是多长,所以,我就按照时间顺序来说吧: 1、病发前两天:孩子上网课用的电脑有些老旧了,出现了频繁的卡顿,于是不得不去外面修理。加个内存条,重装一下系统,我提前做了这些功课,就是想能在外面待的时间少一点就少一点。结果去了一家门店,还算幸运,内存条有,但被告知重装系统大概需要三四十分钟。 好,等,既然能修好。 店里当时有两个人,一个老板,一个打工仔。当时我进去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戴口罩。后来,那老板戴上了,那个打工的小伙子,一直没戴,后来被老板派出去送东西,才戴上口罩出去。内存条加好后,电脑开始重装系统,我在屋里无聊的等,实在无聊了就跟老板聊两句,但似乎感觉老板鼻音有点重。 我有点警惕,心里各种猜:不知道人家天生就这种鼻音,还是“阳”过了,还是正“阳”着的后期…… 但是此时的瞎猜已经没用了,接触传染的嫌疑已经生成。 我不知道真正让我们“阳”的,是不是这次。因为我不知道病毒的潜伏期,也不知道我已经足够详细的描述和猜测,是不是可以做实,就是这次接触感染了。(欢迎评论区留言) 2、病发前一天:一个并不太熟的朋友,突然微信留言说要借几本书,其实有点不愿意见面接触,但对方说了原因,急用的意思。“急用”这个词,动摇了自己最初的决定。对方说来拿,显出很急切的样子。于是,我找了个塑料袋,把几本书装到塑料袋里,用酒精,消了毒,戴口罩出门。 我告诉对方见面的地点,自己还是驾着小心的,看见对方来了之后,我把装书的那个塑料袋放在一辆停着的车的后盖上,让对方自己取走书。我们隔着大概两米左右的距离。我不想客套太多,但还是问了句“你怎么样,没感染吧?” 对方回“阳着呢”。 我一下子落荒而逃。 一路上,我还疑心疑鬼地觉得有什么不对。后来到了家才发现,确实有一点不对。 就是我戴的口罩不对。 我曾怀疑过我刚戴出去的这种口罩不是真正的N95,因为这种一共买了5个,是之前去一家药店买药,人家促销卖的,比别的地方便宜一半。但当时我想,就算不是真正N95,也比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强吧,毕竟价格在那儿摆着呢。 但是后来,我觉得这种想法极其愚蠢。“一分钱、一分货”“贵的就是比贱的好”这种逻辑有时候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医药和医护用品领域。当晚,就在手机里看到一则“制假售假N95口罩”的新闻。 于是内心惶惶:一是惶惶在决定与人接触前,忘了问对方“感染没感染新冠”“阳没阳”;二是惶惶,不应该只相信一个“N95”商标,更不应该相信促销。 最终还是惶惶,是不是这两样凑一起了,增加了传播感染的嫌疑。(欢迎评论区留言,是不是这次) 3、病发当天:家里的一个灯泡坏了,一大早去一家五金店买灯泡,老板刚开门,里里外外地收拾东西,为我拿灯泡,试灯泡,他来来回回两次,逼仄的空间里,离我很近,没戴口罩。但我看他气色很好,也不咳嗽,没鼻音,挺神清气爽的。 但我回到家,半个多小时后,感觉身子有点冷,我觉得是在外面冻的。于是跑到孩子屋里的那个高低床的下铺盖被子睡觉,因为地暖,那个床低,暖和。 孩子在上网课。 中午12点时,我还在迷迷糊糊地盖着被子,身上已经开始发酸、发痛。没想到孩子竟然也爬到上铺去睡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妈妈喊我们吃饭,问孩子怎么还没吃饭,这么早爬上床睡午觉了。 孩子说,有点冷。 家里的暖气挺足的,冷什么?他妈妈非常警惕,一摸孩子的头,烫。 拿来体温计一测,39度8。 “都烧成这样了,傻小子,你怎么也不说啊!” 我一下子慌了,也一下子明白了。我们这是中招了! 孩子从来没出去了,一直在家上网课。他妈妈最近一周也没出去过。只有我这三天连着都出去了,打破了原来一周出去一次的平衡。 并且每一次出去,都有嫌疑。 一下子感觉自己有点混蛋。把病毒带家里来了。 (是这次买灯泡事件吗?是不是可以这么快,欢迎留言评论。) 这就是“阳了”,和阳之前两天之内发生的,我能想起来和总结出的足够详细的描述和猜测。 不知道是哪一条,让我们中招的? 下午,我开始头晕,浑身疼,尤其是腰疼和腿疼,低烧,没超过38度5;我没有吃药,因为想把药留给烧得比较严重的孩子。 孩子下午一直烧,一直是39度5,我们很害怕,退烧药其实在最初说放开,人们抢药的时候,我们就没买着。只买了几盒感冒灵颗粒,两盒阿莫西林,尽管专家们说,那种消炎药根本不管用,但我们还是寻思着备两盒,万一哪一天说又管用了呢。专家们现在也让我们忐忑了。还买了两盒藿香正气。 因为,连花清瘟,布洛芬,我们是真买不着。 后来,专家们又说,退烧药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又恐慌起来,又在出去买菜的时候,顺路到附近的药店问一问有没有布洛芬。 好在,总算有一次问着了,说有两种,一种一胶囊,一种是片。我问胶囊的多少钱,片多少钱,店员说胶囊贵,那当然买贵的啊。 心里挺高兴,终于买着退烧药了。 可是回到家,晚上又有专家出来发言了,说布洛芬一定要看清楚再买,不同的布洛芬,功能是不一样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主要是缓解肌肉疼痛的,没有缓释二字的布洛芬才是专门退烧的。 我一看我买的,可不,上面还有一个人形图,人们都说那是运动图。我看了看功能与主治,意思是主要用于缓解头疼、牙疼、关节疼,肌肉疼痛,也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 一下子感觉,不知是不是买了个寂寞。不过,好在,那末尾还有一条呢,“也可用于……” 最关键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人们所囤的药,绝大多数应该都是感冒药。因为没有一种药品写着,用于治疗新冠,或者奥密克容。 如果有,我想人们一定会把药店踏平! 但被传为神药的“连花清瘟”,我们是真没买着。 那么退烧药,再没有,心里真不踏实,于是又赶紧去买没有“缓释”二字的布洛芬。 买着了,一瓶一百片,就叫布洛芬片。当时心里终于踏实了。 但是现在孩子发高烧到了用的时候,又仔细阅读一遍用药说明,悲催地发现,这个没有“缓释”二字的布洛芬片上的功能与主治,与那个胶囊是一样的,都是安慰性的后面有一条“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 没办法,只有这个了。那先用吧,成人一次一片,孩子还没十八岁,咋办。 好办。拿来剪刀,剪去三分之一。吃三分之二。 可是,妈的,不管用。 孩子的身体还是滚烫的,一测,还是39度8。 咋整? 又想起各种专家们来,挨个试吧。香菜根、葱根儿、白菜根煮水…… 柠檬加盐泡水…… 摁什么手上的穴位…… 专家们真是专家,这里面除了柠檬这个我不知道,别的,都是小时候,村里不识字的白头发老奶奶都知道…… 后来,又有专家说,煮桔子水,先煮桔子皮,最后煮桔子瓣…… 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冬天好多老师拿着玻璃罐头瓶子泡桔子皮喝,连茶叶都省了,都传说预防感冒。 瞧,专家们又搬出一个民间秘方来。口气是“专家们发现” 专家们很会发现。 而所有的发现,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跟感冒沾边的。 我想用酒精擦拭给孩子物理降温,后来一想不行,别让孩子酒精中毒了。酒精降温,我不知道是从哪儿听来的,而用酒精擦拭身体是医用消毒酒精,还是酒鬼们喜欢喝的粮食精啊。 不管哪种,还是算了吧。孩子还未成年,不能当儿戏。果断PASS掉。 还是用温水吧。用温水,永远安全。 虽然见效慢,或者不见效,或者一停,温度照旧会爬上来。 但这个安全。 擦腋窝、擦后背,湿毛巾贴脑门…… 好像降了点,有点小安慰,但还是不踏实。 他妈妈又连忙出去买退烧贴…… 一番折腾下来,孩子的体温好像降下点来,38度6了。 天亮了,我们几乎也是折腾了一宿。 但是,网上又说,物理降温也是要看对时机的,说浑身感觉冷时,最好还是要保温,只有浑身发烫,连手都发烫的时候,才适合用物理降温。 还有就是老一辈人经常说的,捂一捂,捂出汗来就退烧了,就好了。 但好多医生和专家,说这是不对的。 我觉得也是,那么热,散不了热,还捂!是什么道理? (欢迎留言捂还是不捂?) 我还是低烧,但身体疼得越来越厉害,一宿基本处于睡与没睡之间,感觉往哪儿转身,都是疼的。 第二天,孩子还是高烧,39度多。不给他吃那个布洛芬片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试试那个什么缓释胶囊。也是成年人一粒,于是拿剪刀剪掉胶囊的一头,倒出点粉末来,给孩子吃。 过了半天后,孩子好像不那么高烧了。 不知道是孩子已经过了那个高烧的劲儿,还是缓释胶囊出现了奇迹。38度以下了。 有人说身体免疫越强的,烧得温度会越高。而不是像好多人担心的,烧得越厉害,说明病得更厉害。这期间,有阳过的家庭说,小孩子一般都是病来得快,好得也快。小孩细胞是新生的,活力强,杀死病毒的能力强,所以,高烧是正常的。但大多数家长,一看孩子高烧,都是第一反应是害怕、恐慌。不知道,对不对。(欢迎留言评论) 关于吃饭,虽然没有像网上说的什么像“吞刀片”一样难受,但是我和孩子基本是没食欲的,他吃不几口,我也吃不几口,都是在喝水和睡觉。有时候,真是连水也不想喝。 但是专家们一直在告诫我们要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感觉“多喝水”,就像女的来的大姨妈,被安慰“你要多喝热水”一样,让人觉得不是一种真心的安慰,倒像是一种敷衍和羞辱…… 有人在朋友圈吐槽,喝水喝得都快把自己喝肤囊了。 可是,又有专家出来说了,喝水要适量,以免水中毒。 我靠,你刚逼着自己喝了一天的水,他又出来说,不要喝到水中毒。 还有就是吃饭,专家说,吃不下,也得强吃一些,不吃哪里有能量抗病毒,免疫细胞战斗也是需要能量的啊,而且要吃的有营养,什么蛋白质、维生素…… 明明是身体感觉不想吃,为什么你还要我们强吃,是我们的感觉是傻子,还是专家们欺骗人? 一会儿,又有专家说了,阳了之后,不要大量进补,不是营养越高,免疫就越增强。相反这样会增加脾胃负担,更不利于恢复和健康。反正小时候,好像老一辈人说“小孩儿生病,饿两顿儿就好了。”,好像也有人说过什么“减食为汤药”,反正那时候,一生病,就只能喝小米粥,吃咸菜了。 吃也不对,不吃也不对。不知谁说的对?(欢迎留言评论) 有人说,不管你是听专家说的,还是听民间传的老一辈的土方子,你可能只听了一个大概,没有仔细对照研究,具体情况没有具体分析,是建立在一知半解程度上的使用和执行,所以效果往往差强人间,甚至恰恰相反。 我想说的是,一个家庭确实应该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但是现在的社会已发展到,不论干什么,我们都越来越崇尚和相信,甚至过度依赖“术业有专攻”。尤其是迷信和依赖“术业有专攻”!而不再是从前那个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自给自足解决大多数问题的时代和年代。比如从前,农民是很少花钱买东西的,因为想吃的,想用的,都自己种、自己制。而现在,连农民的消费,大多数也是依赖于交换了,只种一两种,甚至只种一种粮食,然后换钱去交换其他消费品。 而且各行各业,也都在鼓吹“专业”一词,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专业”这个词语,而不是“专业的真正内涵”。当“专业”用来鼓吹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了。大家都知道,现在“专业这个”“专业那个”的太多了,从一怀孕一直到最后:专业备孕、专业月嫂、专业催乳、专业产后恢复、专业减肥、专业亲子成长、专业幼儿教育、专业幼小衔接、专业小升初,专业初升高、专业报志愿、专业学历规划、专业人生规划、专业职业规划,那天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非常醒目的新招牌“专业月老”,我差点惊掉下巴,也媒婆也都向专业化发展了。结婚有专业婚庆,过日子有矛盾了有专业调解,专业调解不成了,还有专业离婚,那应该是律师和法院的事了,然后等你老了,还会有专业养老、专业托老,生病住院,有专业陪护…… 你的一生将以“专业”开始,也将以“专业”结束。那么,如果是真专业,我们并且因这些专业而获益,那么感谢;如果不是呢? 不是说“专业”不好,也不是我们不愿相信专业,而是太多的专业鼓吹,可能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幌子。 我们的不自信,会让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各样的专业鼓吹,进而陷入原本并不高明的套路。 扯得有点远,那么话说回来,在疫情完全放开后,我们的各方面的应对够不够专业,或者跟不跟得上? 为什么会出现抢药现象,发展到抢不着药现象? 为什么到最后,只给出什么连花清瘟、布洛芬这之类的,也不能药方,只能称其为药单;然后是:多喝水,香菜根、葱根儿、白菜根、柠檬水、桔子水……各种抢不到花的食疗土办法? 有不少人出来调侃,说病毒不会把全家人放倒,总会留一个人,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不知道病毒真这么仁慈,还是这么聪明,我想应该是不同体质的人对病毒的应激反应灵敏程度不一样罢了。(对不对,留言评论。) 还有什么专家给了家人之间怎么互相隔离,避免传染的方法,什么戴口罩,什么分餐制,什么最好有两个卫生间,什么又要有单独的隔离房间,又要实现对流通风…… 仔细想想,说的好像不无道理,但这些都能实现吗?好像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实现不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一人阳了,全家都阳。 共同居住的人,一个人阳了,其他人不阳的机率很小,最起码现在是这样的。 所以,专家看似合理的建议,很苍白,难实现。 而阳了之后,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还都没有成为专业医生的可能,或者说还没为掌握和具备足够的医学常识做好准备。 我们所有的自救、自治、自愈、以及食疗方案,均来自己于网络告知和自求多福。 三天已经过去了,孩子高烧退了,心里总算安定了些,他每天还有十几个小时的网课要上。但他还在不停地咳嗽,鼻塞……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利索。 有人说,早阳晚阳都要阳,不如早阳,早阳早松心、早解脱。但专家又说,这种想法不好,阳的越晚,症状越轻。不知道专家这次会不会说对。 但是老百姓心里就有一个想法:不阳才好。 我们也天真的想:孩子在家阳了,还有我们照顾,要是将来开了学,在学校里阳了,那岂不是更让人揪心。(不知道我们这样想,对不对) 但是,也并不是说,阳过了,就安全了,就万事大吉了!就像他们当初说的,可以到街上,出入任何一个场所,都横着走了。 阳过了,并不代表就完全产生抗体免疫,再也不会传染上了,复阳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复阳,症状会更严重! 不知道专家们这是在吓唬我们,还是的确会是真的。 反正,我们小老百姓表示很害怕。 我一直低烧,浑身酸痛,尤其腿和腰,偶尔冒虚汗,身上没劲儿,鼻塞,偶尔咳嗽…… 孩子他妈妈,在照顾了我们一天半之后,被轰然放倒,发烧,浑身疼,不停咳嗽,一天天地躺着,不想吃饭,她成了那个传说中的“哎哟、哎哟……”一声接着一声。 好在从今天起,我身上不那么疼了,恢复了点体力,把照顾两个病人的重担接了过来…… 继续战斗,或者说,叫做盲目地战斗。 还有一个小问题是,如果你突然感觉一下子神清气爽了,你觉得“这不好了吗!”病毒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吗?我想说的是,那极有可能只是偶尔或暂时,因为很快的不适和虚弱会随时卷土重来,切不可大意。 那很有可能是病毒在你的免疫暂时挫败后,正不停地复制,积攒力量进行下一轮攻击……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这一点。 以上,是我们一家“全阳”的亲历。 希望这样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或思考,不管是新冠本身还是新冠之外的。让我们能够多一分底气和勇气,努力地好好活下去,该珍惜的珍惜,该感恩的感恩。 分三次写完这六千多字,又出了一身虚汗;希望阳过的、还有未阳的朋友们,最终都能好好的!

众生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温暖

众生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温暖

昨天下午,我在阳光下继续“挖山”,往外运土时遇到“全副武装”的邻居谢丹薇大姐要去街上取快递。她说山间邻居回城便都阳了,帮他们去取快递呢。我思忖一下,托她把我的一件快递带回来。

腊月初三,随笔两则

腊月初三,随笔两则

致敬阴天。灰色调的天空,是世间模糊的模样。色彩多么神秘,蓝空清澈、明朗,与灰蒙蒙的天完全不一样。

阳了以后

阳了以后

被阳了以后,我就整天宅在家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第一天,我头痛欲裂,在老婆的关爱下,吃了几片布洛芬。第二天,退烧了以后,我就不再吃布洛芬,也不再吃任何感冒药了,就凭借体内的白细胞和抗体,与阴险狡狯的奥密克戎病毒血战硬拼。经过两天的“激战”,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好多了,但是依然不敢出门,怕传染给别人。

腊月初五:闲叙《徒然草》续

腊月初五:闲叙《徒然草》续

雨下着,人家的屋顶经过雨的浸润在天光下是有几分寒意的。这样的日子,适宜窝在暖和的被窝里读书。

疫情之下

疫情之下

也许到现在还有人在争论,一场三年都未结束的疫情,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看书是可以看得让人热泪盈眶,甚至是泪流满面的。它和看电影、看电视不一样,虽然有一些电影、电视看到动情处也会流泪,但流过之后也就罢了,不如看书,有一些章节,有一些文字着实感人,激动、伤心、痛苦、怜悯之后还可以翻回去几页,再看一回,然后再跟着激动、伤心、痛苦或是怜悯。书里的文字原本是不制造泪水的,不像电影、电视剧中的演员,观众一般不会先哭,只等着演员哭过一阵子了,观众才感同身受一般跟着落下一些泪来,更何况大多时候,剧中的演员哭得稀里哗啦,观众却往往镇定自若、岿然不动。书中的文字更具有想象力,和读者的心更能紧密相连,且每一段文字对应不同的读者,都有不一样的心灵体悟。

蛤蟆不会讲人话,我们还是讲点人话的。

蛤蟆不会讲人话,我们还是讲点人话的。

尽管三九严寒,我山间居所屋后葫芦塘里的动物世界还是那么热闹。四年前冬季,我把两只江北陈瑶湖野鸭子放入池塘里,今年夏天时,池塘对岸人家放养了三只家鸭,后来又有人家养了两只白鹅。九华山间这方塘水,因它们而生动鲜活起来。

悸动

悸动

悸动 雪,扑打着我的脸张开口来,雪顺势飞入口中这与春天相关的事物是飘扬的祭坛,是远古的呼唤

智果寺晒经会

智果寺晒经会

农历六月六,皇宫晒銮驾,寺院晒经书,人们晒皮货,已是年代久远,家喻户晓的事了。就历朝历代举行晒经仪式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含量和实用价值,以达防霉变、防虫蛀之目的,使所藏经卷不被亵渎蒙尘,从而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返回顶部